发布日期:2025-07-27浏览次数:63来源:中国水事
1974年
中国代表团参加联合国大会时
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纪录片《红旗渠》
20世纪70年代
周恩来总理亦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
“新中国有两大奇迹,
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
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红旗渠水利工程档案
不仅是一个关于水渠的故事
更是中国人民如何
在绝境中保持尊严与创造力的见证
历史上的林县(林州)
“十年九旱、水贵如油”
20世纪60年代
在我国经济最为困难时期
面对物料技术严重匮乏
勘探施工条件极其恶劣等严峻挑战
林县人民“苦干巧干”十年
用双手劈山凿渠
以精准落差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
设计建造了全长1525.6公里的
“自流引水”百年工程——红旗渠
渠水流淌60年至今
整个渠线依然保存完好
并持续发挥着灌溉作用
红旗渠水利工程档案
涵盖文书、科技、声像、实物等
多个门类1020件
时间序列完整、内容翔实、形式多元
见证了红旗渠从规划到通水的全过程
是独一无二的历史凭证
具有突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为研究挖掘红旗渠水利工程
丰富的科技内涵和时代价值
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材料
红旗渠水利工程档案
形成于新中国大规模兴修水利时期
作为当时水利工程的典型代表
红旗渠独特之处在于
其是在地质环境恶劣、施工难度极高、
无重型机械助力下
党领导人民群众
自发攻坚修建的水利工程
它的建设过程
孕育了对当代影响深远的红旗渠精神
区别于其他侧重于
技术和工程描述的水利档案
红旗渠建设过程中
人民独创的工程技术亮点
也独一无二
红旗渠的建设者创造出了
“坝中过渠水,坝上流河水”的空心坝
建成了“槽下走洪水、
槽中过渠水、槽上能行车”的渡桥
发明出了悬崖绝壁的“土吊车”
创新了上百项工程、技术成果
整个档案资料呈现了
红旗渠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结构选型的创新性
施工技术的独创性
丰富和完善了中国水利科技史
——以上内页来源自中国水事公众号——
公司地址:北京市大兴区兴创国际中心A座1209-1210联系电话:010-63728371公司邮箱:mail@cwsti.com
版权所有:中水华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200101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