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7-07浏览次数:873来源:人民视点
人民视点云南讯(记者 倪申 张琴 通讯员 娄明阳 字雄涛)随着我国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水利工程如雨后春笋般的建设,如云南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是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配置工程,是事关云南全省发展全局,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也是云南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号工程”。该工程地处云南高原地区,工程百分之九十以上为隧洞工程,且线长、面积广,大多数修建于偏僻的山区、河流地区,施工难度大,在施工过程中难免对地表的原生态造成一定的损坏使地表裸露,从而引起水土流失,对该地域进行修复的时候维护水土流失的工作比较困难。
由于滇中引水过程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隧洞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弃渣堆放在山区的沟道和河滩内,若不加以防护,遇到暴雨会形成泥石流等灾害,会威胁到弃渣场下游公共设施和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弃渣的堆存即破坏了渣场区域的原有地面植被以及坡面稳定性,又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弃渣场的地表还可能产生扬尘,影响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为此对弃渣场进行水土保持显得十分重要。
为此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工程开始前就要求高质量、高水平推进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同时省滇中引水建管局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光”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强化“质量生命、标准程序、责任担当”三个意识,努力将滇中引水工程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安全工程、优质工程、生态工程、民心工程、廉洁工程。
根据党和国家日益对环水保的重视和环水保的重要性,首先我们要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先拦后弃、先排后弃、先剥后弃”的原则,防患于未然,在分析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加强临时措施的跟进和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控制和减少对地表植被、原地貌的扰动和毁坏,保护原地表植被和表土,尽量减少占用水、土资源开挖、排弃,堆垫的场地必须采取拦挡、护坡、截排水以及其他整治措施。
在弃渣堆存之前应对表土进行剥离,并进行合理的集中堆存,加强防护做好排水、拦挡、苫盖和植草措施,工程完工后要及时对施工迹地等区域进行覆土恢复植被,表土收集和保存对植被的恢复十分重要,如果表土的数量不足和质量欠佳,恢复时将及其困难。
在弃渣的过程中要依据弃渣防治规划原则,结合弃渣场的位置、高度、弃渣量及堆弃成分等因素综合分析,分区域堆弃,做到按设计分层压实、分台堆存,减小边坡度,设置拦挡、排水、护坡、土地整治等工程措施,并结合植物措施进行综合防护。
在弃渣场弃渣结束后,要对弃渣场地块进行合理规划,做好场地平整和覆土,先将渣场的坡面和顶部进行平整,然后进行覆土绿化,覆土的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覆土的材料来源于施工前剥离的表层腐殖土以有利于土地复耕。覆土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植物措施,弃渣场的植物措施既要体现良好的水土保持性能,同时还要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通过植被恢复使弃渣场景观得到明显的改善。
植被的种植应按照设计乔、灌、草结合进行造林绿化充分发挥植物固土保水的功能。在树种选择上应充分利用本区域气候适宜、品种丰富的有利条件兼顾植物多样性和经济性,在树种和草种选择尽可能采用乡土树种和草种保证成活率,这样才能有利保障水利主体工程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区域生态景观的修复,使工程建设对项目生态环境的影像降到最低。
——以上内容源自人民视点——
公司地址:北京市大兴区兴创国际中心A座1209-1210联系电话:010-63728371公司邮箱:mail@cwsti.com
版权所有:中水华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20010192号-1